成都热线

木棒敲响百年味,非遗薪火映元宵——天府棒棒鸡非遗授牌礼记

文旅 来源:商广网 30887℃

灯影摇红,锦水笼纱。2025年2月12日(农历正月十五),在锦江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主办的“畅游成都·体验非遗——我们的节日·元宵文化惠民活动”中,天府棒棒鸡制作技艺被正式列入锦江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一柄木棒、一盏红油、数代匠心,这份源自清末民初的川味记忆,终在元宵月圆之夜篆刻为城市的文化印痕。

非遗授礼:百年技艺终归“名册”

授牌仪式上,锦江区文化馆郑重宣读认证词:“天府棒棒鸡制作技艺,承载巴蜀食俗民风,以刀工技法与秘制酱汁为双璧,存续超过百三十年……”证书由第三代传承人陆强亲手接过。

“一刀一棒,皆是祖辈传下的规矩!”陆师傅现场说到。木槌轻敲刀背,土鸡肉应声绽成薄片,麻、辣、鲜、香四味层层渗入肌理。吃过的老成都人频频点头:“就是这个声气!幼时走街串巷的吆喝声混着棒棒响,几十年嘞味道没变过。”

非遗共味:千人灯火照传承

白天的塔子山,阳光明媚,非遗展示活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糖画艺人手中的铜勺在案板上轻盈起舞,一道道金黄的糖丝勾勒出精美的图案,仿佛将甜蜜与艺术完美融合。面人师傅则用灵巧的手指,在面团上捏塑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生肖形象,让人惊叹不已。

陆强穿梭在这些非遗展示之间,感受着传统文化的魅力。他看到糖画艺人的专注神情,仿佛看到了自己对天府棒棒鸡制作的执着;面人师傅的匠心独运,也让他更加珍视自己传承的技艺。

元宵月满,棒声未歇。当城市的新灯掩不去老手艺的温度,天府棒棒鸡已从一方市井食摊,化身为巴蜀舌尖上的“活态史书”。或许,真正的非遗永不在玻璃柜中,而在每一刀落下的金石声里,在代代相传的手温中。

本文内容转载自:商广网,原标题《木棒敲响百年味,非遗薪火映元宵——天府棒棒鸡非遗授牌礼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原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